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鋼鐵產量占據全球半數以上份額。鋼鐵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15%左右,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
“針對綠色低碳這一鋼鐵業轉型發展命題,行業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在近日召開的2023(第十四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表示,下一步,鋼鐵業將持續推進綠色低碳和超低排放改造,并在碳排放管理、能源結構調整、氫冶金應用等方面積極行動、率先破局,推動我國鋼鐵業綠色低碳轉型。
鋼鐵業產量已進入峰值平臺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粗鋼產量10.18億噸,同比下降1.7%。駱鐵軍分析,自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10.65億噸峰值以來,已連續兩年回落。表面上看是限產的原因,實際是下游需求回落造成的。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報告顯示,受建筑行業需求下降影響,預計2023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約為9.1億噸,同比小幅下降。展望今年下游行業鋼鐵需求趨勢,新需求增長,新能源汽車用鋼大幅增長,風光電等新能源用鋼需求持續增長。此外,傳統需求升級態勢明顯。
近一段時間以來,重點下游行業用戶對鋼廠提出綠鋼、低碳鋼新需求。
2022年8月,河鋼集團與寶馬集團簽署《打造綠色低碳鋼鐵供應鏈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基于寶馬集團對鋼鐵材料的低碳需求,開發綠色、低碳的汽車用鋼材料并完成相關認證。
2022年11月,寶鋼股份與北京奔馳正式簽署《打造低碳綠色鋼鐵供應鏈合作備忘錄》。寶鋼股份將在2023年逐步向北京奔馳提供碳排放強度大幅降低的低碳鋼。
從源頭減少鋼鐵生產的碳足跡是降低汽車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杠桿之一。按照寶馬集團的計劃,到2030年,單車平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較2019年降低40%,其中供應鏈端降低20%、生產端降低80%、使用端降低50%,力爭到2050年達成全價值鏈氣候中和。
“幾乎所有跨國汽車企業均已正式公布碳中和行動方案,目標為2040年至2050年實現碳中和。”世界鋼鐵協會副總干事鐘紹良介紹,建筑行業也在積極行動。全球性的倡議組織零碳鋼鐵成員主要是建筑企業,承諾2030年采購的零碳鋼材比例達50%。2050年后100%采購零碳鋼材。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毛新平看來,當前,社會發展和市場用戶對生態鋼鐵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時間緊、力度大。我國鋼鐵工業推進落實碳中和迫在眉睫,是關乎行業高質量發展、關乎企業生存的重要議題。
毋庸諱言,我國鋼鐵業面臨著碳中和的嚴峻挑戰。歐盟擬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今年10月起部分試行,2026年正式實行。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一旦實質性落地,將直接影響我國鋼鐵產品對歐出口。長流程鋼鐵企業面臨著出口成本上升、產品競爭力下降等挑戰。
“‘雙碳’是全球共識和行動,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同時,要注意出現新的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表示。
減污降碳持續推進
去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印發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根據有關目標要求,要構建產業間耦合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當前,超低排放改造、極致能效等鋼鐵行業重大改造工程持續推進。數據顯示,已有47家鋼鐵企業完成全過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鋼產能約2.43億噸;26家企業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鋼產能約1.57億噸。
與此同時,《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形成,“‘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廠”培育活動啟動,目標是到2025年有2億噸至3億噸鋼鐵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
減污降碳需要協同推進。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發布《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明確了我國鋼鐵“雙碳”目標和技術實現路徑。中國工業領域首個EPD(環境產品聲明)平臺——鋼鐵行業EPD平臺也已上線。
重點鋼鐵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探索前沿技術,拓展綠色發展空間。2022年12月16日,全球首例富氫氣體(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直接還原氫冶金示范工程——河鋼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線貫通,引領了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的變革。今年3月26日,河鋼集團與必和必拓簽署鋼鐵行業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工業示范項目合作協議,將共同推動鋼鐵行業關鍵環節CCUS技術研發、示范和標準引領。
面向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信泰富特鋼制定了低碳可持續發展路線圖,致力于引領綠色制造。該企業持續強化特鋼產品研發,生產高強度、輕量化、長壽命的新產品,賦能清潔能源產業鏈。
“直徑1200毫米的連鑄圓坯投入應用后,將支撐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大幅提升,整個產業鏈節能降耗15%以上,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逾26萬噸。”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研究院院長許曉紅表示。
穩中求進協同發力
“鋼鐵碳中和須多領域協同推進。”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分析,碳中和是一項復雜、長期和系統性的工程,不是簡單的節能環保問題,是發展方式的新變革,需要在冶煉技術、生產原料、配套設施等諸多方面對原有生產方式進行革新。
目前鋼鐵生產主流工藝是高爐—轉爐長流程,在我國長流程占比約90%。由于其碳基還原的特性,無法做到零碳排放。業界寄予厚望的氫還原煉鐵工藝是一種突破性煉鐵工藝,尚在技術攻關階段。
電爐短流程工藝在我國約占10%,以廢鋼為原料,主要以電為能源,理論上來講,電爐生產工藝在完全綠電能源供給的條件下,可以做到趨近于零碳排放。
按照《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張海登表示,要實施電爐短流程煉鋼高質量發展引領工程,促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
當前,鋼鐵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穩中求進尤為重要。產能過剩壓力下,鋼鐵業要力避供需嚴重失衡。“鋼協提出加快創建新發展環境下鋼鐵產能治理新機制的建議,目的是使鋼鐵產能按照市場需求合理釋放。”駱鐵軍說,創建新機制的關鍵是要形成對產能產量有約束作用的行業共識機制,導向優勝劣汰、供需平衡,這離不開政府的引導監督、行業的自律,更迫切期待國家碳排放調控機制早日實施。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碳排放交易管理處副處長劉峰表示,鋼鐵行業應運用市場機制促進低成本綠色轉型,做好參加全國碳市場的準備工作。應對行業碳排放現狀、減排潛力、企業數據基礎等方面情況進行深入評估,摸清、摸準不同類型鋼鐵企業在各個重點工序環節的排放情況。加快完善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核查技術規范和配額分配方案。
鋼鐵企業自身也要不斷加強碳排放數據管理能力和參與市場交易的能力。